设置字体大小:【大 中 小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版 】 发布时间:2022-05-02 20:32
在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长舌头村,密密匝匝的连翘花竞相绽放,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,不仅装点着美丽的村庄风光,更成为“翘”动马栏镇村庄复兴的“金色杠杆”。
坐落陕甘接壤的马栏镇,曾是陕甘宁边区的“南大门”,留下了老一辈革新家的英豪脚印,镌刻着“党的利益在第一位,为人民大众谋福利”的初心任务。
地处马栏镇西北部杜树坪沟畔的长舌头村,山坡峻峭、沟壑纵横,耕耘不便。很多年来,当地大众世辈守山种玉米,过着艰难日子。
脱贫攻坚战打响后,长舌头村迎来了帮扶工作队——来自陕西省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们走进田间地头,分析土壤、重复证明,为乡民确定了连翘栽培的脱贫致富思路。从“没人种”到“抢着种”,驻村工作队的成员们和村“两委”班子在荒山沟里摸爬滚打,一届带着一届干……现在,全村的连翘栽培面积已达到1600亩,完成了全村脱贫。
长舌头村乡民正在连翘花田里劳作。
“连翘栽培要选排水杰出的沙土、向阳地,还要将春季萌发的稠密枝芽恰当摘除,有利于光照......”走进乡民吕进锋家的连翘园,花繁形大的连翘朵朵压枝,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的白吉庆教授手把手地指导着乡民栽培。
作为村里第一批栽培连翘的大众,现在已是吕进锋栽培连翘的第7年。7年里,在专家教授的入户指导下,不少农户已从盲目修剪渐渐变成了“土专家”。不仅如此,村里还定时组织栽培大户走进校园集中学习,培育他们成为有技术傍身的现代农民。
回想起4年前,吕进锋浮光掠影:那时,已栽培3年的连翘开始挂果,“可咱们不知道该怎么卖”。 这时,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助想办法,连翘没老练就四处联系商家上门下单。“今年,镇上又帮咱们联系了中医药工业园收购,不愁卖不出去!”
吕进锋算了一笔账,沟里的坡地有6亩多,种玉米1年净收入8000元左右,种上连翘净收入就能达到2万元。曩昔靠山吃山、玉米变着把戏吃的长舌头乡民,现在过上了好日子。
2021年10月,马栏镇被确定为“省级村庄复兴演示镇”——在工业发展方面,活跃施行“万箱蜂、万亩药、万石烟、万亩果、万亩菜、万吨粮”工业项目,长舌头村成为“万亩药”的中心发展区。
“中药材工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,让咱们看到了期望。”长舌头村党支部书记吕小勇告知记者,今年,村集体经济栽培连翘50亩、尝试栽培黄芩30亩,还引进相关项目进行“大棚三隔虫菜循环共生——蚯蚓养殖”。
“经过我们的尽力,长舌头村必定能为全镇村庄复兴供给精品事例。”吕小勇说。
在更宽广的视野里,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马栏镇,也正以全新面貌书写着新时代革新老区建设的“马栏红”。
曾以黄土高原“土窑洞”作为地标性符号的马栏镇,在脱贫攻坚期间,集全镇之力建成了全县最大的易地搬家安置小区——周边村庄涣散居住的800多户大众,将悉数搬家安置于金盆社区。这座集党群服务中心、九年制寄宿校园、幼儿园、卫生院、互助幸福院、法庭、休闲广场、污水处理厂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,正在满足大众休养生息的基础上,着力打造着“关中风情特征小镇” “村庄休闲休假后花园”和 “陕西村庄复兴演示区”。
金盆社区成为搬家大众休养生息的家园。
依托马栏特殊的前史地位和丰厚旅行资源,赤色旅行也在这片沃土上红火起来。马栏革新原址、稍义沟烈士陵园、红26军革新原址、赤色民宿等革新原址和天然、人文景区串起精彩的马栏旅行环线——来到马栏的游客,倾听先烈革新故事,品味“赤军饭”,感受曾经的峥嵘岁月,当地乡民则经过集体入股分红,在家门口完成了安稳工作。